一、歷史時期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熔點在700~900℃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銅出現后,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了劃時代的作用。青銅時代處于銅石并用時代之后,早期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進入這一時代的年代有早有晚 。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銅器,歐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銅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銅較晚,大約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將近公元11世紀,才出現冶銅中心。 在青銅器時代,世界上青銅鑄造業形成幾個重要的地區,這些地區成了人類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發達的一些地區,青銅時代與奴隸制社會形態相適應,如愛琴海地區、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此時都是奴隸制國家繁榮的時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區,沒有經過青銅時代便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進入文明的地區在青銅時代已經產生了文字。 中國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于黃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紀,止于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于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這與中國奴隸制國家的產生、發展及衰亡相始終。有學者把中國青銅時代從商周至戰國劃分為鼎盛期、頹敗期、中興期、衰落期 4 個階段。也有學者將這一時期劃分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東周前期、東周后期 5個階段 。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區類型。中國步入青銅時代,大體經歷了早、中、晚期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早期。以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見二里頭遺址)為代表,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間。加上山西夏縣東下馮、山東岳石文化、遼寧長城東邊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黃河上游的四壩文化等,都相繼出現了品類繁雜的青銅制品,在一些墓葬中還發現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遺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斷 代(見考古年代學)年代,正好在歷史記載的夏王朝紀年范圍內,這些遺址應是夏王朝時期的奴隸制文化類型 ,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時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約當公元前16~13世紀,以河南鄭州二里岡文化為代表 。此時期奴 隸 制 國 家進一步發展,青銅器數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禮器,貝幣大量出現,人殉、人牲更為普遍。后一階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約當公元前13~前10世紀(穆王以前)。此時中國青銅時代達于鼎盛,也是奴隸制發展的典型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相當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銅禮器、武器與工具 。這時的青銅文化以安陽殷墟為代表,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也是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此時興建了大規模的宮殿及陵墓,有發達的金文與甲骨文,人殉與人牲成為一種制度極為盛行,凡此種種反映出奴隸制社會的繁榮。西周的周原遺址和豐鎬遺址中,發掘出周王朝的宮殿 、宗廟和墓 葬 ,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禮器,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的禮制已成熟。③晚期。從西周后期至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階段。此時期列國都城形成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金屬貨幣大量流通。青銅鑄造工藝取得突出發展,出現了分鑄法、失蠟法等先進工藝技術。湖北銅綠山發現的古銅礦,證明當時在采礦、配礦、冶爐砌筑及冶煉方面均達較高水平(見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到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推廣,青銅制造業才逐漸衰落。 在中國的邊遠地區,當時還存在著若干具有地方特點的青銅文化。如甘青地區,由于民族雜居,文化復雜多樣,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與寺洼文化等,其中寺洼文化與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北方地區有夏家店上層文化,出土的青銅短劍具有地方特點,還出土帶有相當濃厚的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銅禮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從商周至秦漢,流行著鄂爾多斯式青 銅 器 。東南地區的浙江 、福建至臺灣等地,至西周末期才產生青銅文化,出土的青銅武器等與西周的相同。兩廣 、四川 、云南等地區的青銅文化 ,既有地方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風格。各地區的青銅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銅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本地的特色。中國的青銅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還與周圍地區存在接觸,如曾與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亞的青銅文化進行過交流,晚期與東南亞青銅文化有過密切聯系。 中國的青銅時代為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現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在商前期的煉銅遺址中,從可辨認的鑄范中,镢范為數不少,雖然青銅的生產工具在早期的隨葬物中較少,但我們在出土的商初青銅器中,仍看到生產工具占相當比重,說明在商代的手工業中,青銅工具如斧、鋸、鑿、錐等已廣泛使用,青銅兵器也日益增多,至于青銅農具,雖然奴隸主不會為奴隸們提供,但在當時,還有一部分作為自由民的農民都會擁有,歷年出土的青銅農具有鋤、鏟、 等,這說明青銅的大量使用主要還是從事制作工具。青銅工具在生產中的效用,使青銅冶鑄技術日益重要,因而能獲得飛速的發展。 根據考古的發現,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里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干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于這個時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址以西安市豐鎬村地帶、寶雞西周時期的墓葬;春秋時期以洛陽澗濱(澗濱)為中心、上村嶺虢墓、新鄭鄭墓、壽縣蔡侯墓為這個時期的代表;戰國時期,洛陽澗濱為中心,輝縣琉璃閣、古圍村,長沙和唐山的戰國墓地屬于這個時代。 根據最新的發掘成果,中國南方也在商朝前期進入了青銅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湖南長沙的炭河里遺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銅器,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有發達的青銅文明。 在青銅時代,中國已經建立了國家(郭沫若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是奴隸制國家,有爭論),有了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并且漢字也已經發展成熟。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青銅冶煉鑄造技術,是在紅銅冶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世界上鐵器和青銅器發明最早的地區之一。中國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青銅藝術品,顯示了綿延一千五百多年中國青銅器的萌生、發展和變化的歷史。人類在石器時代是單純以巖石為原料制成工具去改造自然。青銅冶鑄業的出現,表明人類能夠從礦石中提取金屬,再用它去制造工具,用于改造自然。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青銅業的發展,又促使百工的出現,并帶動各個行業一起興盛起來。商代社會,正是由于青銅業的發展,才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青銅是古代勞動人民有意識地將銅與錫或鉛配合而熔鑄成的合金,因為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青銅作為合金,熔點較純銅(紅銅)低;就硬度來說,青銅較純銅高。熔化的青銅在冷凝時的體積略有脹大,所以填充性較好,氣孔也少,可見,比純銅還有較好的鑄造性能。這都使青銅在應用上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所以青銅的生產發展很快。青銅工具具有一些紅銅工具所不能擔任的功用,因此它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紅銅器,而成為生產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生產工具的出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起了劃時代的作用。從此,雖然石器沒有完全被淘汰,但石器時代終于被青銅時代所代替。西亞 西亞的青銅時代是城市文明進一步發展的時代,兩河流域南部的奴隸制城邦,隨著烏爾王朝的滅亡而告衰落。進入巴比倫時期后,青銅文化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并進口金銀銅錫等金屬原料。小亞細亞東部卡帕多細亞的奴隸制帝國,約在公元前3500年進入青銅時代早期。公元前3000年前后轉入中期,小亞各地由野蠻進入文明。在鄰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蘭,于公元前第 3 千年中葉形成奴隸制城邦,產生了國家,處于青銅文化的發展時期。 亞洲 中王國時代開始制造青銅器,并出現了繁榮的城市。到新王國時期有了腳踏風箱的冶金設備,青銅使用更加普遍。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北亞、南亞的青銅時代,產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青銅工具和武器廣泛使用,有斧、鐮、鋸、刀、劍、鏃和矛頭等,手工業匠人對金屬的熱加工和冷加工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屬器具,并刻有銘文。這時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在東南亞地區,至今發現的最早青銅冶鑄中心是泰國烏隆府的班清墓地,時代在公元前3600~前1000年,青銅器有矛頭、手鐲、腳鐲,矛頭是鑄造后再鍛打成形的。在能諾他墓地,發現用雙扇合范制造的青銅器,并有人祭遺跡。越南紅河流域的青銅文化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其后的東山文化時期,大量地制造銅鼓。菲律賓在公元前 600 年出現青銅器和鐵器 ,是從大陸沿海經巴拉望島傳入的 ,其器類與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的相似。在北亞西南部、南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青銅文化的部落還處在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第1千年初的卡拉蘇克文化,代表性器物為曲柄刀 、短劍、錛、弓形器、蹼形垂飾,并有裝飾性動物紋樣。朝鮮半島的青銅文化以素面陶為特征 ,時間在公元前10~前5世紀 。日本的青銅文化從彌生時代前期開始,約在公元前300年前后。 歐洲 愛琴海南端各島嶼在基克拉澤斯文化時進入青銅時代,約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島在米諾斯文明時期進入青銅時代 ,在公元前第2千年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1600年后,邁錫尼文明興起,在這時的貴族宮室和陵墓中發現了大量的裝飾豪華的青銅武器和金、銀、銅器皿。多瑙河流域的青銅文化是銅石并用文化的繼續。中歐和西歐早期的青銅文化是鐘杯戰斧文化,年代在公元前第 3 千年中到前第2千年初,以繩紋陶為特征 ;晚期是骨灰甕文化 ,年代為公元前第2千年后期到前第1千年初,以骨灰墓園為特征,已知用失蠟法鑄造銅器。巴爾干和東南歐是一個青銅文化中心,以烏涅茨基文化著稱,分布在捷克、摩拉維亞、多瑙河以北的下奧地利、西里西亞以及撒克遜等地。另一青銅文化中心是西班牙東南和葡萄牙南部的埃爾阿爾加爾文化,村落圍以石頭砌的高墻,住方形房子、墓葬在村內,行屈肢葬,工具武器有刀、斧、劍、戟、弓箭。東歐森林地帶有法季揚諾沃文化、豎穴墓文化和木槨墓文化,意大利北部的泰拉馬拉文化于公元前1700年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1400年達到鼎盛期。居址內多有干欄式房屋區。南部是亞平寧文化,在公元前第1千年初為鐵器文化所代替 。 英國和德國境內的青銅文化,都是以農業為特征,種植谷物、飼養家畜,遺留下有復雜建筑的大量墓地。 非洲 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掌握青銅制造技術應不晚于公元前第1千年 。 到公元11~17世紀,幾內亞沿海地區的青銅制造業達到繁榮期。一般認為非洲的銅器工藝比鐵器工藝發展晚,似乎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在東非的麥羅埃遺址,發現了冶鐵爐和殘余鐵塊。在西非,公元前10世紀即掌握了冶鐵技術。 美洲 美洲的青銅手工業最早發生于中南美,以秘魯和玻利維亞為冶鑄中心,年代約為公元前11世紀以前。然后傳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傳到北美。到13~15世紀時南美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紅銅、青銅、金、銀、鉛等金屬制造器物,并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分期史前時代
全新世 鐵器時代 原始史時期 青銅時代晚期 青銅時代中期 青銅時代初期
青銅時代 紅銅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史前史
中石器時代
更新世 舊石器時代晚期 舊石器時代中期 舊石器時代初期 舊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
青銅時代(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 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由于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鑄造術的發明,與石器時代相比,起了劃時代的作用。二、雕塑——青銅時代《青銅時代》是法國雕塑家羅丹依據真實人物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手法寫實,以“青銅時代”為題,象征人類的啟蒙時代。他左手握拳,右手扶頭,面孔昂起作思索狀。右腿微微起步,他似乎還不敢邁步,只能輕輕地踮起腳,作出欲邁步的姿態。他的眼睛似乎帶著朦朧的睡意,他的身體是伸展的,整個雕塑充滿了青春活力,意味著人類剛從蒙味、野蠻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逐漸具有清醒的意識,即將進入文明智慧時期。 這本是一個比古典主義更“古”的題材,羅丹卻擺脫了溺古不化的學院派刻板方法,以寫實主義手法塑造了一個真實而有血有肉的形象。由于這座激像與真人一樣大小,又十分逼真,引起對羅丹人體藝術的誤解,官方評審會斷認他是從尸首上模印下來的而拒絕展出,這使羅丹十分氣憤。雕刻家布歇等同仁理解羅丹創作的思想感情。聯合出面為羅丹申辭,要求官方重新對待羅丹的作品,才使這尊劃時代的杰作得以在沙龍陳列。這場斗爭給羅丹帶來了更大的榮譽。青銅的冶煉是需要大量的人工的,必須有很高的組織以及人力資源的配置,就需要有一個高度組織的組織形式,即國家的出現,還有要有大型的生產以及宗教祭祀等的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切,都是需要有“國家”的出現,才能實現青銅冶煉以及應用。這點樓上概括的很好 然后就是青銅的制作還需要更多的礦物,銅礦和錫礦的獲得是必須的.而要獲得這兩種礦物必須在一個廣闊的地域才能實現,而要擁有這兩種礦產,很多時候必須要依賴于武力爭奪(西方的埃及就不斷的對西奈用兵以獲得銅礦),而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口以及協同能力,為此,軍隊產生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也因為這樣,青銅時代的游牧民族很難和農耕民族的王作戰,因為他們無法擁有這些礦產,游牧民族的發展依賴于礦產更普遍的鐵器的應用 樓主的問題很奇怪,什么叫青銅時代中國就出現了國家?您是認為中國古老么?不,恰恰相反,中國和英國美國比起來是很古老,但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比起來,中國太年輕了.蘇美爾人和埃及人在石器時代或者說銅石并用時代就建立了國家,那爾邁統一埃及的時候青銅器還屬于昂貴的奢侈品.當3000多年前中國剛進入青銅時代的時候,赫梯人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而中國在西周王朝的時候,鐵器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地中海沿岸的各國都已經用鐵器取代了青銅器.換言之中國在青銅時代是落后與西方的,(但中國當時作為新興文明,有很強的包容能力和進取意識,青銅應用雖遲,但發展迅速).這種落后一直持續到戰國時期鐵器在中國被廣泛應用和發展,隨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時代方告終結.而后開始反超于地中海東部各國. 當中國在商初在銅石并用的時代崛起的時候,中原地區尚沒有出現成熟的金屬武器,而屬于東夷系統的商部落則無疑具有相對成熟的冶煉技術,當商部落進入中原的時候就擁有相對先進的武器,才得以征服了中原地帶的族群而獲得霸權,隨后又由于獲得了中原的大量物產,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援,金屬冶煉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在不足百年的時間已經擁有了完善的青銅器械了,而青銅器械的出現又增加了軍事實力,保證了商的霸權,使商能成功的對四方用兵.奠定了中國的基礎,因此中國的出現和金屬器械的成熟無不關系。三、小說——《青銅時代》《青銅時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1952—1997)的《時代三部曲》之三。《青銅時代》由《萬壽寺》、《紅拂夜奔》和《尋找無雙》三篇組成,既有迷宮式的格局,也有穿越時空的魅力,小說幽默有趣,又不失理性,通過隱喻性的故事和場景顛覆了傳統的道德神話和政治神話。《青銅時代》是以中國古代唐朝為背景的三部作品構成的長篇。這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識分子和傳奇人物。他們作為一群追求個性、熱愛自由、想按自己的價值觀念精神信條生活的人,充滿了強烈的創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當時的權力斗爭控制和扭曲了心態與行狀、竟將智慧和愛情演變為滑稽鬧劇。作者在這部長篇中,借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尋情、開創偉業等風華絕代的唐朝秘傳故事,將今伯愛情與唐人傳奇相拼貼,使唐人傳奇現代化,在其中貫注現代情趣,并通過對似水流年的追述,讓歷史藝術相融合,最終確立了對生命終極價值的體認,引出了一種由敘事者隨心所欲地穿行于古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方式。
編輯詞條
相信大家出去旅游的時候總會去一些紀念館或者是一些古鎮,充滿回憶的一些地方中吧。而在這里除了美景之外,這里還有一些工作人員,只是很多人都沒有發現,比如這里的“活人雕像”,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他們,但其實在景區中經常能見到這樣的雕像,那么問題來了,做這樣的“活人雕像”真的掙錢嗎?我們知道一般人在看到雕像之后,第一反應是欣賞,看這樣優美的公益,之后就是拍照留念了,尤其是中國人,畢竟出去一趟不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總感覺是一種遺憾。但一般真正的雕像是死的,是不會動的,但活人雕像就不一樣了,它的優勢就是可以與游客互動,擺造型,這樣大家大家游玩的才更加的開心。不過這個職業的薪資可是非常高的。工資高也就意味著他們付出的代價就越大。作為活人雕像他們基本上是不能動的,要做到和真正的雕像一樣,即便是大夏天炎熱的季節中,他們也是不允許動的,除非是在和游客互動的時候。有些雕像還需要在夏天的時候穿冬天的衣服,非常容易中暑,但即便是這樣依舊有很多人愿意去做,最重要的是還要往臉上,甚至是身上涂抹很多的顏料,非常難受。但即便如此依舊有很多人應聘這個工作,這是為什么?簡單來說就是為了錢,因為工資確實是很高,而且還有外快,和游客合影一張就差不多能得到20元。如此昂貴的價格竟然還有很多人和他們合影,所以一天下來的工資一點都不比正常人低。再加上,這個其實并不需要什么學歷要求,只要自己的定力夠好,可以吃這份苦就可以。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應聘這樣的工作的原因。在景區中的這些人不僅能得到和游客合影的錢,還有景區給他們的保底工資,這樣下來一個月過萬應該是沒問題的,就算是景區那點分成下來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對于這樣的工作的存在,很多網友認為,自己還是喜歡真正的雕像,那種不會動的。這種活人雕像雖然也有好處,但是真的很嚇人,經常會嚇到人,甚至嚇哭孩子。但小編認為,這也正是因為他們扮演的太像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效果不是嗎?不知道你有被這些雕像嚇到過嗎?
銅雕塑確實很有趣!銅雕塑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創造立體的形象來表達創作者的想法、情感和審美觀。它具有許多吸引人的特點。
銅雕塑具有獨特的材質和質感。銅是一種優秀的雕塑材料,具有耐腐蝕、穩定性強等特點。銅雕塑的表面可以呈現出金屬光澤,給人以質感和觸感上的享受。銅還可以通過酸洗、加工、雕刻等方法進行各種處理,從而增加雕塑的細節和紋理,使作品更加豐富和生動。
銅雕塑具有較長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銅雕塑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歷史上,許多文明都有獨特的銅雕塑作品,如中國的青銅器、希臘的銅像等。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當時社會、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信息。欣賞銅雕塑不僅可以欣賞藝術作品本身,還可以了解和沉浸在古代文化的魅力之中。
銅雕塑還具有多樣的形式和主題。從小型擺件到大型雕塑,從抽象作品到具象形象,從人物形象到動物形象,銅雕塑的形式和主題十分豐富多樣。這為藝術家和觀眾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和欣賞空間。每一個銅雕塑作品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藝術風格,可以引發觀眾的思考和情感共鳴。
銅雕塑還有一定的價值和收藏潛力。由于銅雕塑的制作過程復雜,技術要求高,限量版或由知名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往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一些具有歷史背景或突破傳統的銅雕塑作品也可能成為藝術市場的關注焦點,其價格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漲。
銅雕塑是一種有趣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材質、歷史、形式和主題等方面的特點吸引著觀眾和藝術愛好者。欣賞銅雕塑不僅可以帶來美的享受,還可以增加文化知識和收藏價值。
銅雕塑是一種文化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它不僅有趣,還具有深厚的內涵。
銅雕塑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銅作為一種金屬材料,具有較高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藝術家可以通過銅的特性來塑造出各種精美的形狀和細節。銅雕塑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可以通過形體、姿態和表情等來傳遞藝術家的情感和思想。
銅雕塑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在中國文化中,銅雕塑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的青銅器就是銅雕塑的重要代表,不僅在藝術價值上得到高度認可,還記錄了古代社會的歷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銅雕塑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著獨特的文化寓意和藝術表達,例如古羅馬的銅雕塑展現了古羅馬帝國的榮耀與宏大。
銅雕塑創作過程中的技藝和藝術性也是其有趣之處。銅雕塑的制作過程需要藝術家具備豐富的雕刻技術和金屬加工技能。從設計構思到鑄造、精工細刻,每個環節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藝和細膩的手法。藝術家可以通過不同的創作方法和技巧,塑造出富有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給觀眾帶來豐富的視覺和觸覺體驗。
銅雕塑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還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它的創作過程和藝術性也讓人感到有趣。無論是欣賞雕塑作品的美感,還是了解其中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銅雕塑都能給人帶來一種愉悅和啟發。
一、歷史時期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熔點在700~900℃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銅出現后,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了劃時代的作用。青銅時代處于銅石并用時代之后,早期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進入這一時代的年代有早有晚 。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銅器,歐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銅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銅較晚,大約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將近公元11世紀,才出現冶銅中心。 在青銅器時代,世界上青銅鑄造業形成幾個重要的地區,這些地區成了人類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發達的一些地區,青銅時代與奴隸制社會形態相適應,如愛琴海地區、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此時都是奴隸制國家繁榮的時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區,沒有經過青銅時代便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進入文明的地區在青銅時代已經產生了文字。 中國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于黃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紀,止于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于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這與中國奴隸制國家的產生、發展及衰亡相始終。有學者把中國青銅時代從商周至戰國劃分為鼎盛期、頹敗期、中興期、衰落期 4 個階段。也有學者將這一時期劃分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東周前期、東周后期 5個階段 。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區類型。中國步入青銅時代,大體經歷了早、中、晚期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早期。以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見二里頭遺址)為代表,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間。加上山西夏縣東下馮、山東岳石文化、遼寧長城東邊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黃河上游的四壩文化等,都相繼出現了品類繁雜的青銅制品,在一些墓葬中還發現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遺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斷 代(見考古年代學)年代,正好在歷史記載的夏王朝紀年范圍內,這些遺址應是夏王朝時期的奴隸制文化類型 ,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時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約當公元前16~13世紀,以河南鄭州二里岡文化為代表 。此時期奴 隸 制 國 家進一步發展,青銅器數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禮器,貝幣大量出現,人殉、人牲更為普遍。后一階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約當公元前13~前10世紀(穆王以前)。此時中國青銅時代達于鼎盛,也是奴隸制發展的典型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相當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銅禮器、武器與工具 。這時的青銅文化以安陽殷墟為代表,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也是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此時興建了大規模的宮殿及陵墓,有發達的金文與甲骨文,人殉與人牲成為一種制度極為盛行,凡此種種反映出奴隸制社會的繁榮。西周的周原遺址和豐鎬遺址中,發掘出周王朝的宮殿 、宗廟和墓 葬 ,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禮器,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的禮制已成熟。③晚期。從西周后期至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階段。此時期列國都城形成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金屬貨幣大量流通。青銅鑄造工藝取得突出發展,出現了分鑄法、失蠟法等先進工藝技術。湖北銅綠山發現的古銅礦,證明當時在采礦、配礦、冶爐砌筑及冶煉方面均達較高水平(見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到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推廣,青銅制造業才逐漸衰落。 在中國的邊遠地區,當時還存在著若干具有地方特點的青銅文化。如甘青地區,由于民族雜居,文化復雜多樣,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與寺洼文化等,其中寺洼文化與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北方地區有夏家店上層文化,出土的青銅短劍具有地方特點,還出土帶有相當濃厚的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銅禮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從商周至秦漢,流行著鄂爾多斯式青 銅 器 。東南地區的浙江 、福建至臺灣等地,至西周末期才產生青銅文化,出土的青銅武器等與西周的相同。兩廣 、四川 、云南等地區的青銅文化 ,既有地方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風格。各地區的青銅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銅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本地的特色。中國的青銅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還與周圍地區存在接觸,如曾與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亞的青銅文化進行過交流,晚期與東南亞青銅文化有過密切聯系。 中國的青銅時代為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現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在商前期的煉銅遺址中,從可辨認的鑄范中,镢范為數不少,雖然青銅的生產工具在早期的隨葬物中較少,但我們在出土的商初青銅器中,仍看到生產工具占相當比重,說明在商代的手工業中,青銅工具如斧、鋸、鑿、錐等已廣泛使用,青銅兵器也日益增多,至于青銅農具,雖然奴隸主不會為奴隸們提供,但在當時,還有一部分作為自由民的農民都會擁有,歷年出土的青銅農具有鋤、鏟、 等,這說明青銅的大量使用主要還是從事制作工具。青銅工具在生產中的效用,使青銅冶鑄技術日益重要,因而能獲得飛速的發展。 根據考古的發現,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里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干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于這個時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址以西安市豐鎬村地帶、寶雞西周時期的墓葬;春秋時期以洛陽澗濱(澗濱)為中心、上村嶺虢墓、新鄭鄭墓、壽縣蔡侯墓為這個時期的代表;戰國時期,洛陽澗濱為中心,輝縣琉璃閣、古圍村,長沙和唐山的戰國墓地屬于這個時代。 根據最新的發掘成果,中國南方也在商朝前期進入了青銅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湖南長沙的炭河里遺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銅器,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有發達的青銅文明。 在青銅時代,中國已經建立了國家(郭沫若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是奴隸制國家,有爭論),有了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并且漢字也已經發展成熟。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青銅冶煉鑄造技術,是在紅銅冶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世界上鐵器和青銅器發明最早的地區之一。中國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青銅藝術品,顯示了綿延一千五百多年中國青銅器的萌生、發展和變化的歷史。人類在石器時代是單純以巖石為原料制成工具去改造自然。青銅冶鑄業的出現,表明人類能夠從礦石中提取金屬,再用它去制造工具,用于改造自然。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青銅業的發展,又促使百工的出現,并帶動各個行業一起興盛起來。商代社會,正是由于青銅業的發展,才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青銅是古代勞動人民有意識地將銅與錫或鉛配合而熔鑄成的合金,因為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青銅作為合金,熔點較純銅(紅銅)低;就硬度來說,青銅較純銅高。熔化的青銅在冷凝時的體積略有脹大,所以填充性較好,氣孔也少,可見,比純銅還有較好的鑄造性能。這都使青銅在應用上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所以青銅的生產發展很快。青銅工具具有一些紅銅工具所不能擔任的功用,因此它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紅銅器,而成為生產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生產工具的出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起了劃時代的作用。從此,雖然石器沒有完全被淘汰,但石器時代終于被青銅時代所代替。西亞 西亞的青銅時代是城市文明進一步發展的時代,兩河流域南部的奴隸制城邦,隨著烏爾王朝的滅亡而告衰落。進入巴比倫時期后,青銅文化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并進口金銀銅錫等金屬原料。小亞細亞東部卡帕多細亞的奴隸制帝國,約在公元前3500年進入青銅時代早期。公元前3000年前后轉入中期,小亞各地由野蠻進入文明。在鄰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蘭,于公元前第 3 千年中葉形成奴隸制城邦,產生了國家,處于青銅文化的發展時期。 亞洲 中王國時代開始制造青銅器,并出現了繁榮的城市。到新王國時期有了腳踏風箱的冶金設備,青銅使用更加普遍。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北亞、南亞的青銅時代,產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青銅工具和武器廣泛使用,有斧、鐮、鋸、刀、劍、鏃和矛頭等,手工業匠人對金屬的熱加工和冷加工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屬器具,并刻有銘文。這時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在東南亞地區,至今發現的最早青銅冶鑄中心是泰國烏隆府的班清墓地,時代在公元前3600~前1000年,青銅器有矛頭、手鐲、腳鐲,矛頭是鑄造后再鍛打成形的。在能諾他墓地,發現用雙扇合范制造的青銅器,并有人祭遺跡。越南紅河流域的青銅文化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其后的東山文化時期,大量地制造銅鼓。菲律賓在公元前 600 年出現青銅器和鐵器 ,是從大陸沿海經巴拉望島傳入的 ,其器類與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的相似。在北亞西南部、南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青銅文化的部落還處在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第1千年初的卡拉蘇克文化,代表性器物為曲柄刀 、短劍、錛、弓形器、蹼形垂飾,并有裝飾性動物紋樣。朝鮮半島的青銅文化以素面陶為特征 ,時間在公元前10~前5世紀 。日本的青銅文化從彌生時代前期開始,約在公元前300年前后。 歐洲 愛琴海南端各島嶼在基克拉澤斯文化時進入青銅時代,約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島在米諾斯文明時期進入青銅時代 ,在公元前第2千年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1600年后,邁錫尼文明興起,在這時的貴族宮室和陵墓中發現了大量的裝飾豪華的青銅武器和金、銀、銅器皿。多瑙河流域的青銅文化是銅石并用文化的繼續。中歐和西歐早期的青銅文化是鐘杯戰斧文化,年代在公元前第 3 千年中到前第2千年初,以繩紋陶為特征 ;晚期是骨灰甕文化 ,年代為公元前第2千年后期到前第1千年初,以骨灰墓園為特征,已知用失蠟法鑄造銅器。巴爾干和東南歐是一個青銅文化中心,以烏涅茨基文化著稱,分布在捷克、摩拉維亞、多瑙河以北的下奧地利、西里西亞以及撒克遜等地。另一青銅文化中心是西班牙東南和葡萄牙南部的埃爾阿爾加爾文化,村落圍以石頭砌的高墻,住方形房子、墓葬在村內,行屈肢葬,工具武器有刀、斧、劍、戟、弓箭。東歐森林地帶有法季揚諾沃文化、豎穴墓文化和木槨墓文化,意大利北部的泰拉馬拉文化于公元前1700年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1400年達到鼎盛期。居址內多有干欄式房屋區。南部是亞平寧文化,在公元前第1千年初為鐵器文化所代替 。 英國和德國境內的青銅文化,都是以農業為特征,種植谷物、飼養家畜,遺留下有復雜建筑的大量墓地。 非洲 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掌握青銅制造技術應不晚于公元前第1千年 。 到公元11~17世紀,幾內亞沿海地區的青銅制造業達到繁榮期。一般認為非洲的銅器工藝比鐵器工藝發展晚,似乎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在東非的麥羅埃遺址,發現了冶鐵爐和殘余鐵塊。在西非,公元前10世紀即掌握了冶鐵技術。 美洲 美洲的青銅手工業最早發生于中南美,以秘魯和玻利維亞為冶鑄中心,年代約為公元前11世紀以前。然后傳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傳到北美。到13~15世紀時南美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紅銅、青銅、金、銀、鉛等金屬制造器物,并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分期史前時代
全新世 鐵器時代 原始史時期 青銅時代晚期 青銅時代中期 青銅時代初期
青銅時代 紅銅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史前史
中石器時代
更新世 舊石器時代晚期 舊石器時代中期 舊石器時代初期 舊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
青銅時代(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 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由于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鑄造術的發明,與石器時代相比,起了劃時代的作用。二、雕塑——青銅時代《青銅時代》是法國雕塑家羅丹依據真實人物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手法寫實,以“青銅時代”為題,象征人類的啟蒙時代。他左手握拳,右手扶頭,面孔昂起作思索狀。右腿微微起步,他似乎還不敢邁步,只能輕輕地踮起腳,作出欲邁步的姿態。他的眼睛似乎帶著朦朧的睡意,他的身體是伸展的,整個雕塑充滿了青春活力,意味著人類剛從蒙味、野蠻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逐漸具有清醒的意識,即將進入文明智慧時期。 這本是一個比古典主義更“古”的題材,羅丹卻擺脫了溺古不化的學院派刻板方法,以寫實主義手法塑造了一個真實而有血有肉的形象。由于這座激像與真人一樣大小,又十分逼真,引起對羅丹人體藝術的誤解,官方評審會斷認他是從尸首上模印下來的而拒絕展出,這使羅丹十分氣憤。雕刻家布歇等同仁理解羅丹創作的思想感情。聯合出面為羅丹申辭,要求官方重新對待羅丹的作品,才使這尊劃時代的杰作得以在沙龍陳列。這場斗爭給羅丹帶來了更大的榮譽。青銅的冶煉是需要大量的人工的,必須有很高的組織以及人力資源的配置,就需要有一個高度組織的組織形式,即國家的出現,還有要有大型的生產以及宗教祭祀等的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切,都是需要有“國家”的出現,才能實現青銅冶煉以及應用。這點樓上概括的很好 然后就是青銅的制作還需要更多的礦物,銅礦和錫礦的獲得是必須的.而要獲得這兩種礦物必須在一個廣闊的地域才能實現,而要擁有這兩種礦產,很多時候必須要依賴于武力爭奪(西方的埃及就不斷的對西奈用兵以獲得銅礦),而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口以及協同能力,為此,軍隊產生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也因為這樣,青銅時代的游牧民族很難和農耕民族的王作戰,因為他們無法擁有這些礦產,游牧民族的發展依賴于礦產更普遍的鐵器的應用 樓主的問題很奇怪,什么叫青銅時代中國就出現了國家?您是認為中國古老么?不,恰恰相反,中國和英國美國比起來是很古老,但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比起來,中國太年輕了.蘇美爾人和埃及人在石器時代或者說銅石并用時代就建立了國家,那爾邁統一埃及的時候青銅器還屬于昂貴的奢侈品.當3000多年前中國剛進入青銅時代的時候,赫梯人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而中國在西周王朝的時候,鐵器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地中海沿岸的各國都已經用鐵器取代了青銅器.換言之中國在青銅時代是落后與西方的,(但中國當時作為新興文明,有很強的包容能力和進取意識,青銅應用雖遲,但發展迅速).這種落后一直持續到戰國時期鐵器在中國被廣泛應用和發展,隨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時代方告終結.而后開始反超于地中海東部各國. 當中國在商初在銅石并用的時代崛起的時候,中原地區尚沒有出現成熟的金屬武器,而屬于東夷系統的商部落則無疑具有相對成熟的冶煉技術,當商部落進入中原的時候就擁有相對先進的武器,才得以征服了中原地帶的族群而獲得霸權,隨后又由于獲得了中原的大量物產,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援,金屬冶煉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在不足百年的時間已經擁有了完善的青銅器械了,而青銅器械的出現又增加了軍事實力,保證了商的霸權,使商能成功的對四方用兵.奠定了中國的基礎,因此中國的出現和金屬器械的成熟無不關系。三、小說——《青銅時代》《青銅時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1952—1997)的《時代三部曲》之三。《青銅時代》由《萬壽寺》、《紅拂夜奔》和《尋找無雙》三篇組成,既有迷宮式的格局,也有穿越時空的魅力,小說幽默有趣,又不失理性,通過隱喻性的故事和場景顛覆了傳統的道德神話和政治神話。《青銅時代》是以中國古代唐朝為背景的三部作品構成的長篇。這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識分子和傳奇人物。他們作為一群追求個性、熱愛自由、想按自己的價值觀念精神信條生活的人,充滿了強烈的創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當時的權力斗爭控制和扭曲了心態與行狀、竟將智慧和愛情演變為滑稽鬧劇。作者在這部長篇中,借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尋情、開創偉業等風華絕代的唐朝秘傳故事,將今伯愛情與唐人傳奇相拼貼,使唐人傳奇現代化,在其中貫注現代情趣,并通過對似水流年的追述,讓歷史藝術相融合,最終確立了對生命終極價值的體認,引出了一種由敘事者隨心所欲地穿行于古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方式。
編輯詞條
一般按照成分來說,銅可以分為紫銅,黃銅,還有青銅和白銅。
紫銅:紫銅的特點就是導電性、塑性都較好,但強度、硬度較差一些,紫銅含其他成分很少,一般可以認定為純銅;
黃銅是由銅和鋅所組成的合金,又可細分為簡單黃銅和復雜黃銅,復雜黃銅中又以第三組元冠名為鎳黃銅、硅黃銅等,所以黃銅就不是純銅了;
青銅系指除銅鎳、銅鋅合金以外的銅基合金,主要品種有錫青銅、鋁青銅、特殊青銅(又稱高銅合金);
白銅系指銅鎳系合金,是以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銅基合金,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故名白銅。
我們在選擇銅材料的時候要看他的他的色澤,一般鑄銅雕塑工藝品都是采用紫銅,紅銅,還有黃銅。但是劣質銅,銅材質里面含有雜質,用手一彎就斷成兩截,里面可以看到有黑色雜質,這個是絕對不能采用的。
銅雕塑工藝品從工藝上來說可分為鍛銅雕塑和鑄銅雕塑,鑄銅雕塑是雕塑工藝中最復雜的一種,但是鑄銅雕塑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很強的價值,是其他銅制工藝品無法比擬的,鑄銅雕塑大致要經歷塑型 — 翻模具 - 出原型 — 做臘型 — 修臘型 — 制作型殼 — 失臘焙燒 — 鑄造 — 清理型殼 — 焊接 — 打磨 — 組裝 — 做效果這13道工序,一個完美的銅雕藝術品才會制作完成。
首先先說一下兩種雕塑的特點,它們都統稱金屬類雕塑,鍛銅雕塑是根據翻制的雕塑模具以手工的方式鍛打修整拼接(多為銅板),將鍛銅雕塑分塊的銅板組合成雕塑整體成品的制作方式。鍛銅的雕塑一般色彩光澤好,現代感強,表現力強,也不會有尺寸的限制,但不適合做太細節的雕塑,比如特別具體的人像雕塑,博仟藝術雕塑如果選擇鍛銅雕塑一般多用于浮雕類,也可以是抽象、簡潔的裝飾及不是很具像的人、動物浮雕,或者圓雕,鍛銅雕塑線條流暢簡潔,表面處理細膩而且肌理豐富。
鑄銅雕塑一般是一比一澆鑄成型的,它的藝術表現力極強,極具質感,而且保存時間很長,基本是千年不壞的節奏,但同樣它的價值也相對更高,博仟藝術雕塑選擇鑄銅多用于鑄造具像類人物類圓雕或浮雕,例如肖像雕塑、人物雕塑(更能細致刻畫人物特點,表現內心,更生動)雕塑的種類還不止這兩種,還有石雕、玻璃鋼雕塑、砂巖雕塑等等等等,每種不同材質的雕塑適合不同的場景,要根據你的預算、風格、環境等進行選擇,如果你還想有更深入了解,可以聯系博仟藝術雕塑幫你細致解答。
青銅
紫銅
黃銅
青銅最貴
然后紫銅
黃銅
因為青銅是用紫銅和比紫銅價格高的金屬混制成的。
含銅量
紫銅最高
大多數鑄造的在90%
然后青銅
80%
黃銅
59%
我就是做鑄造的,做了快10年了,主要做
銅雕
佛像
雕塑
寺廟用品
。所有的銅
我都知道,
有時間可以去我的網站看看
www.yzgy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