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像雕塑有哪些
529人瀏覽
2025-08-30 02:09:37
共6個回答
-
最佳回答1趟氯jA中國佛像雕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以下是一些中國佛像雕塑的主要類型和特點。1. 造像:造像是最常見的佛像類型,是佛教信仰中供奉佛菩薩的主要方式。造像可以是石雕、銅雕、木雕等材料,形態各異。常見的佛像包括如來佛、菩薩像等。2. 釋迦牟尼像: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因此在中國佛像中占有重要地位。釋迦牟尼佛像通常是坐姿,寬闊的蓮花座上有金剛座或寶座,身穿僧袍、頭戴佛冠,雙手結印。這類佛像注重細節刻畫,面容莊重肅穆。3. 菩薩像:菩薩是佛教中代表智慧和慈悲的神佛,菩薩像也是佛教信眾供奉的對象之一。菩薩像形象多樣,有千手觀音、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等。菩薩像通常以端莊、柔和的形象呈現,多數是站立、坐姿或半跏趺坐。4. 羅漢像:羅漢是佛教中的悟達者,也是供奉對象之一。羅漢像通常描繪為面帶微笑的老者,身穿僧袍、手持法器。羅漢像在表現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上注重自然和生動的刻畫。5. 龍泉窯佛像:龍泉窯是中國南方的一類著名陶瓷窯址,其佛像在南宋時期(公元960年-1279年)以綠釉瓷為主要材料,形式簡潔、線條流暢。這些佛像造型優美,姿態自然,綠色的釉面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6. 敦煌壁畫佛像:敦煌壁畫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重要代表,其佛像在壁畫中呈現。敦煌壁畫佛像形象各異,不同于其他類型的雕塑,它們以平面繪畫的方式表現。壁畫佛像造型優美、裝飾華麗,豐富的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這只是中國佛像雕塑的一小部分,每個地區和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中國佛像雕塑在藝術上融合了中國傳統美學和佛教思想,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
喜悅的力量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古代有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秦始皇兵馬俑。現代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收租院。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有洞窟735個、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為木架結構。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有幾千件,其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獨有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由十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每幅浮雕里有二十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態形象都不相同。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征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莊嚴,雄偉壯觀。收租院,陳列于四川省大邑縣劉文彩莊園。共塑7組群像:交租、驗租、風谷、過斗、算賬、逼租、反抗。它們以情節連續形式展示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共塑造114個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家將西洋雕塑技巧與中國民間傳統泥塑的技巧融而為一,生動、深刻地塑造出如此眾多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形象,可謂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創舉。
-
Roger黑夜中國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態是陶制品,它與其實用價值密不可分。一是以動物外形為器皿,如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質鷹鼎,高36厘米,以鷹身為鼎體、以二足為3個支點,器形飽滿,為此類雕塑與器皿完美結合的代表作品之一;二是裝飾部分的雕塑,題材有動物、植物、人物等等。甘肅大地灣出土的陶瓶人頭像,可謂中國早期人物雕塑的開端。作者巧妙地將陶瓶的口部塑成一個人頭像,制作細膩,形象生動;三是小型動物或人物捏塑,這種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體小巧,帶有濃厚的人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塑豬可能是我國江南地區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7000年了。盡管作品只有6.3厘米大,可它的形象卻非常生動,可見雕塑者對生活觀察之細膩。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公元前21—前17世紀的河南二里頭文化現象。與原始陶塑的性質一樣,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也并非實際意義上的雕塑,而是用于祭祀、生活、樂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實用器物。有歷史學家將夏、商、周稱為青銅時代。這些大量的青銅器為奴隸主所占有,也是某種統治、權威、財富的象征。秦代在雕塑方面有重大發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馬俑和銅車馬。秦始皇吞并六國以后,建立秦王朝,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等。秦代的雕塑題材更加貼近生活,從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獨立。秦代承襲了春秋戰國的樸實,作品趨于寫實。秦漢時期的總體雕塑風格比較恢宏,強調力度和氣勢。漢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具魄力的一個時期。如西漢霍去病墓,至今還存有一批杰出的石雕藝術作品,它們是為紀念西漢名將霍去病而創作制造的。馬踏匈奴高190厘米,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借戰馬的形象來體現霍去病的威猛和戰功卓著,充分體現出紀念性雕塑的概括性。整個雕塑渾然一體,四肢之間沒留空間,增強了體、量的沉重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的雕塑藝術全面發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藝術蓬勃發展,改變了中國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佛像藝術的第一種為石窟形式,甘肅的敦煌石窟、炳靈寺石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等等,都有明確的年號題記;一路開鑿的還有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河北邯鄲南北響堂山石窟、江蘇南京棲霞山石窟等等。隋代又恢復了中央集權,曾在短期內出現了農、工、商繁榮富強的局面。佛教依然為思想統治的主要工具,統治者大力恢復被北周武帝毀壞的佛寺和雕像。主要成就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濟南玉函山石窟等處。其造型上的主要特點是,普遍較前代更為健碩,體態豐滿。但這一時期的另一個特點——也可以說是弱點,就是比例上的失衡,一些作品明顯的在結構和比例上不夠合理,如莫高窟的427庫的隋代菩薩像,頭顱顯大。這是一個過渡性發展時期,我國的雕塑藝術由隋代拉開了更加燦爛的序幕。唐代的雕塑藝術,主要體現于宗教造像、陵墓隨葬。但這一時期,隨著工藝技術之發展,在材料運用上更加豐富,除石雕、木雕、陶瓷外,還大量使用夾苧、鑄銅等工藝材料。初唐前期的雕塑風格,基本上還殘留著前代(北朝及隋代)的痕跡。初唐后期就開始出現興盛的征兆,但對女性的塑造仍不及盛唐時那么活潑動人。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促使人們的宗教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盛唐時的整體社會面貌比較樂觀豁達,佛教藝術也出現世俗化傾向,繪畫、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于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唐代的佛教造像數量非常之大,主要還體現在石窟、摩崖石刻方面。現存的遺跡多集中于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山西天龍山石窟、陜西彬縣大佛寺、河北響堂山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山東云門山石窟、四川廣元千佛崖、樂山摩崖石刻、云南劍川石窟等等。其中規模最大、藝術特點最明顯者,首推敦煌。唐代時期所開鑿的窟龕,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數。所塑造的菩薩造像,從形象上和裝扮上,基本上依據當時美人的典型形象,其坐姿出現了一腿盤起、一腿下垂的半倚坐式。世俗化的美麗已打破了宗教禁錮的氣氛,更為強調藝術效果,似與參拜者對話。我們可以把同時代著名人物畫家張萱、周昉等人的作品與之相比,可以看出它們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在體態比例上、儀表外形上更加具有活力。比之于前代宗教雕塑藝術的肅穆與出世,唐代的佛教造像很好地把理想與現實相結合,既有博大凝重的一面,又有典雅鮮活的一面;既又威武有力的一面,也有柔和細膩的一面。唐代的人物雕塑也很注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處理群雕的人物關系時,很好地把握了人物之間的內在情感交流。比如佛主與弟子迦葉、阿難三者的塑造,就有多種形象變化,兩個人物一老一少,一個是漢族人形象,一個是印度人形象,盡管都表露出虔誠的神態,但仍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情之不同。再比如護法力士像,其職司決定了他們強力威武的形象,面部表情激烈、四肢肌肉發達,更加襯托出菩薩的慈祥。不同性格的人物塑像是群雕人物關系動靜結合,突出中心,符合了雕塑美的形式法則。宋、遼、金的歷史階段,雕塑藝術出現了不同于前代的風格現象,也產生了一些較有影響的作品,但從總體上看,不如漢唐時期,在整個中國雕塑藝術史上不占重要地位。與宋代的繪畫藝術相比,其雕塑藝術的成就要遠遠落后了,這與統治者的好惡與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通過類似科舉制選拔的宮廷畫家,都有較高的修為,而雕塑行業的從業人員卻得不到重視,甚至還受到歧視。隨著文人畫的興起,雕塑藝人的社會地位愈加卑下,此類造型藝術走向衰退就不足為怪了。北宋從一開始就不斷受到外族侵擾,幾乎沒什么心思像唐代那樣進行較大規模的石窟建造。有一些規模不大的石窟遺留下來,如延安清涼山萬佛洞石窟,北宋范仲淹曾有詩對其記錄。再如子長縣石空寺石窟,從造像題記上看,其開鑿年代當在北宋,最優秀的部分在于羅漢群像,姿態各異,形神兼備。四川大足石刻中屬宋代的,為數不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寶頂山的窟龕群。它利用自然山體,順崖壁開鑿,工程浩大,內容復雜。最為重要的部分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物眾多,場面繁雜,但層次分明,描寫細致。與之相鄰的是地獄變相,逼真地表現除受刑者在地獄中的慘狀,并以寫實的雕刻手法再現了種種日常生活的場景。這些石刻雕鑿于距地面4—14米的峭壁上,總長度500余米,前后施工了幾十年,雕塑之間關系密切、相互連接。整個布局高大而完整,雕刻技法嫻熟,細節刻畫生動,如地獄變相中的一個養雞婦女形象,完全是依據現實生活而創作的。大足石刻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硬盤坡、觀音坡、佛耳巖、北塔寺等處。整個開鑿歷時250余年。應該引起重視的還有那些為數很多的供養人造像,均有題記以示他們的身份、地位和刻制年代,這是研究宋史難得的實物資料。浙江杭州的飛來峰也有比較集中的宋代雕刻,雖然尺寸不大,但其藝術水平卻在宋代雕刻中占比較重要的地位。明代文化藝術特點則明顯有追溯唐、宋風格的痕跡。在名目繁多的寺廟里,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像,從題材到表現手法上日趨世俗化、民間化。石窟雕刻方面已接近尾聲,雖然在敦煌等大型歷史悠久的石窟中仍有明代作品,但就其藝術價值而言,已不能為雕塑史一提了。十三陵現在已成為北京地區著名的旅游景點,位于昌平縣境內,它是明代13位皇帝的陵墓集中區。十三陵是以成祖長陵為中心線排列的雕塑群,與孝陵一致,但與前代有所不同。計有獨角獸2對、石獅2對、華表2對、石馬及石人物6對、石虎4對、石羊4對、官吏2對、伺臣28對,這條神道現為十三陵共同的神道,其他12座墓陵沒有各自的神道雕塑,只設牌坊、宮門、碑亭等建筑。十三陵的石雕在體積上大于孝陵,從總體風格上看,雖有比較精細的技術處理,但與前代比較起來,缺乏藝術活力,有概念化的傾向。在整個中國雕塑史上,清代的陵墓雕塑已經是尾聲了。清代的城市工商經濟進一步縱向繁榮,手工業技術得到很大發展,工藝性雕塑藝術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宮廷設立專門機構,督促、組織生產,雕漆、石雕、牙雕、木雕以及瓷塑、金屬鑄造等藝術門類都有一些優秀聞世,并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雕刻名家。
-
峰峰愛吃大西瓜第一名:美國——拉什莫爾山(美國總統山)這是一座由加特森·博格勒姆創建的著名花崗巖紀念碑雕塑,位于美國總統紀念公園。由于這座山是美國著名律師查爾斯·E·拉什莫爾擁有的一座花崗巖礦山,因此以其姓氏命名為“拉什莫爾山”。這里60英尺高的總統頭像雕塑呈現給大家美國第一個150年的歷史,這些頭像從左導游依次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整個公園占地面積1278畝,海拔為5725英尺。四個巨大的石雕像,石像的面孔高18米,鼻子有6米長。四個巨像如同從山中長出來似的,山即是像,像即是山,巨像與周圍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形成了著名的旅游勝地,每年有200多萬來自各地的觀賞者到此來領略巨像的風采。拉什莫爾山不僅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旅游勝地,還成為了美國文化中美國總統的象征。在當代流行文化的影響之下,拉什莫爾也衍生出了許多其他含義。第二名:中國——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地處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由于當地水勢相當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于是唐朝時期唐玄宗開始建造此大佛至唐德宗,前后歷經90年的時間才完工。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膝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座。大佛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5.5米,腳面可圍坐白人以上。由于大佛雕像非常的龐大,游客們就像小矮人一樣圍繞其四周觀看。其面向峨眉山屹立在三江的“聚會場所”。過去的二十年,大佛飽受自然風雨和污染的侵蝕。幸運的是大佛并沒有受到損壞。第三名:印度——馬哈巴利普蘭岸上寺馬哈巴利普蘭岸上寺,八世紀初由帕拉瓦國王建于印度的馬哈巴利普蘭海灣。實際上由兩座背靠背的神殿組成,一座面向東方,較小的則面向西方。岸上寺屹立在孟加拉灣的邊緣。漲潮時,海浪會拍打寺體,墻壁即周邊的雕塑已經歷經了1300年的風吹浪打,卻依舊安然無恙。這里有許多5-8世紀的名勝古跡,最著名的是馬哈巴利普蘭浮雕。馬哈巴利浮雕鑿刻的海邊兩塊高達60米的巨巖上,講的是與《羅摩衍那》并稱為印度兩大史詩的《摩柯婆羅多》中的英雄阿朱那的故事。有形象生動的神靈、魔鬼和動物的圖像100多幅。第四名:埃及——阿布辛貝阿布新貝位于埃及與蘇丹的交界處,公元十三世紀時,這所宮殿是給當時在位67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于納塞而湖水的上漲,建造阿斯旺大壩的時候,為了防止被淹,神廟被切割成石塊移至高于河床的后山上再重新按照原來的樣子進行組裝。法老的神像與其他三座神像威坐于圣殿最里面。神殿正面是法老自己四座巨型,約有20多米高,雖然其中一座在古時候已被破壞。門口上的小立像是太陽神,因為面向東方,晨光可直射入廟內。阿布辛貝神廟以及其雕刻師炫耀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利,所以法老面部塑造得莊重威嚴,具有寫實性。不可否認的是,阿布辛雕刻師世界藝術史中比較精彩的一筆。第五名:中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中國重慶,是在懸崖邊上鑿成的,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圣地,也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大足石刻群有75處,擁有雕像5萬尊,銘文10萬余字,它被譽為“石刻之國”。大足石刻始建于唐代650年,并在明代和清代進行修建。大足石刻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保存之完好,更是世界罕見。眾多國內政要、名人為之驚嘆并大家贊譽,也是中外游客川渝之行的必游之地。第六名: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婆羅浮屠是一座9世紀時期位于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馬格朗地的大乘佛教佛塔。奇跡上,此佛塔的實際存在時間比那個時間還要古老很多。這座塔工九層,上面三層是圓形,下面是六層方形,裝飾有2672塊浮雕和504尊羅摩居民的雕像。每面墻都上都有一個有關大佛出身的故事以及佛手的故事。主圓塔位于最頂層中心,其四周的里面坐著72個羅摩居民雕像的穿孔佛塔。第七名:阿富汗——巴米揚佛像巴米揚佛像是被刻在懸崖邊上兩座站立著的紀念雕塑,其位于阿富汗中部哈扎拉賈特區的巴米楊大峽谷。處于距喀布爾西北230公里,高度2500米的位置。巴米揚大佛建于6世紀,是印度希臘藝術混合的典型。這些雕塑主要是峭壁上的石頭鑿刻而成,具體是由藍本泥草混合并涂在表面。佛像由兩座分別高達53米和58米的石雕像組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高的石雕立佛之一。第八名:中國——炳靈寺石窟沿著黃河峽谷的炳靈寺擁有一系列天然巨大的石窟,其中充滿了雕刻了一些列佛教雕塑。它橫于躺永靖內黃河匯入劉家峽水庫,也就是劉家峽大壩的北邊,據蘭州大約80公里。這些石窟的雕刻進展持續了上千年。炳靈寺石窟雕像776軀,其中石像694軀,泥塑82軀,主要人物有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無量壽佛、彌勒佛及各種菩薩、佛等。炳靈寺以石雕而著名,是中國著名的石窟寺,號稱全國四大石窟之一,其藝術價值僅次于敦煌莫高窟。世界八大石窟藝術寶庫:其中五個位于中國!一、大足石刻(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圣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二、敦煌莫高窟(中國):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三、龍門石窟(中國):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四、吳哥窟(柬埔寨):又稱吳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五、巴米揚石窟(阿富汗):位于阿富汗興都庫斯山中的佛教遺跡,是公元3~7世紀開鑿的佛教石窟。石窟系就大巖壁雕鑿而成,年代約在四~七世紀左右,有削崖而雕成的二大立佛像,及近千個窟龕。六、云岡石窟(中國):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七、麥積山石窟(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游景區,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八、象島石窟(印度):位于印度孟買以東6公里的阿拉伯海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象島石窟寬宏雄偉,大多由巖石外部向內開鑿,形成了一座座巧奪天工的地下神殿。
-
姑涼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古代有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秦始皇兵馬俑。現代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收租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有洞窟735個、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為木架結構。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有幾千件,其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獨有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 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由十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每幅浮雕里有二十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態形象都不相同。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征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莊嚴,雄偉壯觀。 收租院,陳列于四川省大邑縣劉文彩莊園。共塑7組群像:交租、驗租、風谷、過斗、算賬、逼租、反抗。它們以情節連續形式展示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共塑造114個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家將西洋雕塑技巧與中國民間傳統泥塑的技巧融而為一,生動、深刻地塑造出如此眾多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形象,可謂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創舉。
-
對你傻笑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石像,古代有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秦始皇兵馬俑。現代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收租院。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有洞窟735個、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為木架結構。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有幾千件,其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獨有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由十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每幅浮雕里有二十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態形象都不相同。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征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莊嚴,雄偉壯觀。收租院,陳列于四川省大邑縣劉文彩莊園。共塑7組群像:交租、驗租、風谷、過斗、算賬、逼租、反抗。它們以情節連續形式展示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共塑造114個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家將西洋雕塑技巧與中國民間傳統泥塑的技巧融而為一,生動、深刻地塑造出如此眾多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形象,可謂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創舉。
相關推薦
更多-
佛像雕塑怎么聯系業務 6個回答
-
家中可以擺放佛像雕塑嗎 6個回答
-
佛像雕塑前景如何 6個回(hui)答
-
怎么分析佛像雕塑 6個回答(da)
-
佛像雕塑合同怎么寫 6個回(hui)答
-
佛像雕塑需要多少錢 6個(ge)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