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雕塑浮雕是誰設計的
511人瀏覽
2025-08-30 04:00:42
共7個回答
-
最佳回答給我一個印度粉當然是浮雕“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之一“五四愛國運動”:這塊浮雕的人物,形象生動而具有立體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浮雕中前后面二位婦女的胸、肩、腹,就是由于三個不同方向的形體受光不同,使人感到胸脯凸起,如同圓雕那樣具有立體感,這是通過光線明暗對比所造成的幻覺的效果(實際上體積并不是那么突出的)。浮雕中的透視關系近似繪畫,但又有區別。如前面給工人分發傳單的青年婦女,她的左手和左腳就是通過透視來表現的,但又不是像繪畫一樣在一個平面上,而有前后(凸凹)的體積。浮雕中的層次是指體積的高低前后而言。如青年婦女、工人、青年學生及站在凳子上作鼓動宣傳的知識分子屬最高層;后面的背景如天安門、華表、紅旗屬最后層;其他一些人物均屬中間層。當然人物與人物之間有前后的穿插,層次不能機械得像樓梯一樣。浮雕的處理和表現方法,不同于繪畫又與圓雕有區別,有它自己的規律。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的一種雕塑。依表面凸出的程度不同,分為高浮雕、淺浮雕等,也有二者相結合的形式。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它是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
西藏圣地抗戰雕塑浮雕是由多位設計師共同設計的,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雕塑家、畫家、設計師朱幼文。朱幼文是中國現代雕塑藝術的開創者之一,他在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設計了一系列抗戰雕塑浮雕作品。朱幼文的抗戰雕塑浮雕作品主要以抗日戰爭為主題,表現了中國人民和軍隊的英勇抗戰精神。他運用了深刻的觀察和藝術創作手法,讓雕塑浮雕作品飽含著強烈的戰斗氛圍和人民的堅強意志。朱幼文的抗戰雕塑浮雕作品廣泛分布在中國各地,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公共場所、紀念館和博物館。他的設計作品不僅展示了抗戰的歷史,也成為了中國抗戰精神的象征,激勵人們勇往直前,牢記歷史。
-
燃谷抗戰雕塑浮雕的設計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設計者:1. 羅中立:中國著名雕塑家羅中立設計了位于北京紀念堂門前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雕塑于1958年建成,高38.85米,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紀念象征。2. 鄧小平: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也參與了一些抗戰雕塑的設計。他曾參與設計了位于北京八達嶺長城附近的《抗戰勝利紀念塔》。這座塔高47.5米,于1987年建成,以莊嚴雄偉的形象紀念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取得的偉大勝利。3. 王明:中國著名雕塑家王明是中國現代雕塑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設計了許多抗戰雕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南京市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雕塑群。這個紀念館的主體是一個巨大的花瓶形象,內部雕有成千上萬的小人像,象征著南京大屠殺中的受害者。4. 鄭西坡:中國著名雕塑家鄭西坡設計了位于上海市的《抗戰勝利紀念碑》。這座紀念碑建于1995年,高高聳立的雕塑展示了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殊死搏斗的場景。抗戰雕塑浮雕的設計者有很多,他們通過自己的創作,用雕塑藝術向人們展示了中國人民在抗擊日本侵略者過程中的英勇斗爭和偉大勝利。
-
寅子這一時期的藝術以建筑和雕塑最為突出,繪畫還處于初期階段。建筑: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國王和貴族的陵墓是長方形的石質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內部,這稱為“馬斯塔巴”。隨著陵墓的擴大,一層的馬斯塔巴演化成從大到小幾層相疊的階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階梯金字塔,興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國盛期,又演變出方錐形金字塔,最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邊長233米,正對東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與塔底周長比等于圓周率,由230萬塊2.5噸重的石灰巖壘成,沒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卻非常緊密。金字塔內部有走廊、通氣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金字塔有著驚人的體量感和對稱、穩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們感到自己的渺小,這龐大的建筑物是“升入天堂”觀念的物化。但是這種建筑方式在中王國時期被放棄,不僅僅因為它的修建是勞民傷財,也因為當時對個人得救的關心成為主要的宗教傾向,因此神廟取代了金字塔成為修建的主要對象。古埃及藝術的特點:風格穩定、等級分明,在寫實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的表現,其風格壯麗、宏偉、明確。有著嚴格的規范,如正面律:人物頭部以正側面表現,眼睛、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雕塑:古埃及雕塑主要作為建筑附屬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國就已經形成并沿襲下去,主要表現為:直立姿勢,雙臂緊靠軀體,正面直對觀眾;著重刻畫人物頭部,其它部位刻畫得較為簡略;面部輪廓寫實,表情莊嚴;根據人物地位的高低確定比例的大小;雕像著色,眼睛中往往鑲嵌水晶、石英等物。著名的作品有:《獅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長約57米,面部長達5米,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與其妻》(坐像),線條柔和舒展,表現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莊美麗。雕像保持了原來的著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門考拉及其妻》、《書吏凱伊》、《村長像》(實際上是王子卡帕爾雕像)等等。浮雕、繪畫:古埃及的浮雕與繪畫有著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頭部以正側面表現,眼睛、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橫帶狀排列結構,以水平線劃分畫面;根據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構圖位置;畫面充實,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膚為褐色、女子為淺褐色或淡黃色、頭發為藍黑色、眼圈黑色。古王國時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納米爾石板》、《獵河馬》。古王國起的墓室壁畫:遺存數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圖》,以寫實手法繪制,形象生動,色彩和諧動人。
-
夏目友人帳白一目錄城市思想者同人CP白一朽木白哉黑崎一護貼吧相冊 編輯本段城市思想者——著名美術家白一博士 白一,1965年11月出生于山東青島市。著名雕塑家、畫家、美術理論家、景觀規劃師。1989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成為中國當時最年輕的美協會員之一。現任建設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城市雕塑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學院西湖藝苑藝術總監。2005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評選為“當代中華建設名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白一便在藝術之路上不斷探索,先后求學于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美國德州大學、美國中北大學。長期學院派藝術的深厚熏染,成就了其扎實的繪畫、雕塑基本功與深厚的藝術造詣,他在藝術作品創作和藝術理論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85年始為全國小學生教材配套讀物《紅蕾》、《小葵花》創作大量插圖。1989年其作品《戀人》是當代中國第一件浮雕連環畫,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并獲優秀作品獎;同年,作品《母親》獲浙江省建國四十周年優秀作品獎,它是當代中國第一件超寫實青銅雕塑作品,線條剛柔并施,富有韻律,營造了綿綿情懷,洋溢了母親的偉大。1990年作品《生命在于運動》入選第二屆體育美展并獲浙江省優秀作品獎。1991年作品《萬水千山》入選建黨七十周年美展并獲浙江省優秀新人新作獎。他的著名中國畫《抗日兄弟》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大型展覽上受到了胡錦濤主席等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他相信文以載道,藝術要擔負社會責任。他的大美術、大景觀觀點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被譽為“城市思想者”。《抗日兄弟》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收藏。在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之際,該畫作的大幅彩色照片由會務組贈送給了連戰。中國畫山水作品《海》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山東青島的《徐福東渡》,是當代中國第一組大型單體群雕,還有《深山訪友圖》、《春風青藏》等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和美術機構刊發。他的山水作品在不失傳統的筆墨韻律的深深的流露出現代人文氣息。又有大氣磅礴、高山流水豪邁氣概的《江山高闊千萬里》,又有細膩感人、暖意盎然的《暉映家園》,縱觀其作品可以說是“渾厚中見空靈,雄強中蘊秀潤”。 白一長期專心致力于城市規劃與設計、園林景觀、城市雕塑的創作設計和研究。在全國各地已完成城市規劃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項目近百件、城市雕塑作品三百余件,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城市建設、景觀規劃和管理理念。在他三十五歲時就成為國家大型重點工程世界上最長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景觀專家組副組長,并成為多所城市的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作品有:浙江寧波市《開發世界》大型標志性彩鋼雕塑、浙江寧波白沙公園規劃設計、浙江寧波《三江送別》大型青銅群雕、慈溪市文化廣場大型群雕、浙江臺州市《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改擴建工程規劃設計、浙江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公園》規劃設計、浙江杭州蕭山區江東工業園入口景觀規劃設計、杭州灣跨海大橋指揮管理中心景觀設計、臺州路橋水系景觀規劃設計、浙江溫州市柳白濱水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等。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建設得到了大力推進,城市雕塑的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白一面對以往的豐碩成果,并沒有滿足,在擔任建設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后,更加腳踏實地的刻苦鉆研城市雕塑規劃、城市雕塑理論知識和藝術創作。在部分大中型城市中陸續開展了城市雕塑規劃工作,積極參與城市雕塑高峰論壇,承擔了建設部兩個軟科學課題的編制工作:“中國城市雕塑規劃編制辦法研究”和“中國城市雕塑空間形態規劃研究”。白一開創了中國城市雕塑規劃理論研究的先河,構建了城市雕塑規劃的理論體系模型,同時結合各相關藝術門類,豐富了以城市雕塑為主的公共藝術理論體系。 他堅信天道酬勤,以筆墨書寫人生情懷,承古今人文,蘊藝術風采!
-
石斬仙?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八塊浮雕分別講的故事是:1、虎門銷煙:虎門銷煙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后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簽訂的。2、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后期曾先后改稱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政權。3、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4、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5、五卅運動:五卅運動是一次偉大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它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力量,在全國范圍內為北伐戰爭準備了群眾基礎,并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從而揭開了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的序幕。6、八一南昌起義:八一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7、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8、勝利渡長江:由于彥涵畫過渡長江的油畫,因此《勝利渡長江》的畫稿便由他來設計。稿子畫了三遍,第一遍畫的是戰士頭戴美式鋼盔沖鋒的場景,這雖然真實地反映了渡江戰斗的情形。但考慮到群眾對解放軍的普遍印象,于是第二稿將戰士們改為頭戴布軍帽,并且突出了指揮員以及劃船民工的形象,而后來紀念碑建設時采用了此稿。擴展資料: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政協各單位首席代表一一執锨土,奠下紀念碑的基石。后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到1952年,全國優秀的建筑師和專家們共設計了一百多種圖案,經有關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見,歸納、修正成最后的圖樣。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人民英雄紀念碑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虎門銷煙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昌起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四運動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卅運動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一南昌起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抗日戰爭
-
派大星的肚臍眼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八塊浮雕,分別講了《虎門銷煙》、《太平天國》、《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八一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勝利渡長江》這八件重大歷史事件。雕塑創作在紀念碑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雕塑的內容經由范文瀾先生領導的小組認真推敲,并由中央審定,包括八個題材、十塊浮雕,分別是焚燒鴉片、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及解放全國(支援前線—勝利渡江—歡迎人民解放軍)。8塊浮雕的創作者分別是:1、《虎門銷煙》畫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助手李禎祥;2、《太平天國》畫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3、《武昌起義》畫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4、《五四運動》畫稿馮法祀,雕刻滑田友;5、《五卅運動》畫稿吳作人,雕刻王臨乙;6、《八一南昌起義》畫稿王式廓,雕刻蕭傳玖;7、《抗日戰爭》畫稿辛莽,雕刻張松鶴;8、《勝利渡長江》畫稿彥涵、雕刻劉開渠。擴展資料紀念碑的碑頂直到1955年,關于碑頂形式的意見仍未能統一。最后有人提議:既然碑頂的形式不好統一,就不要寶頂了。孫中山先生不是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嗎?那就讓后輩子孫去完善碑頂的造型吧!“紀念碑的碑頂上就沒有安裝寶頂,留下了一個約兩米見方的平臺,才有了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解長賀說,“現在看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造型是個未完成的杰作!”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人民英雄紀念碑
相關推薦
更多-
雕塑分為圓雕和浮雕對還是錯 7個回答
-
浮雕雕塑哪家好公司 7個回答
-
錢塘公墓浮雕是誰做的雕塑 7個回答
-
開州浮雕雕塑廠在哪里啊 7個回答
-
浮雕月球雕塑好多錢一平 7個回答
-
中國風浮雕雕塑寓意著什么 7個回答